茂汶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一代“中药巨匠”冯汉鸽:传承古法发酵,让中药满血复活

向下

一代“中药巨匠”冯汉鸽:传承古法发酵,让中药满血复活 Empty 一代“中药巨匠”冯汉鸽:传承古法发酵,让中药满血复活

帖子  小鱼啊 周五 四月 28, 2017 4:17 am

她,祖上是中医药大家族,高中时遭遇文革,插队在湖北钟祥东桥区群迎林场,凭借儿时长辈祖传的中医药知识,救回唐大爷一只手和王大哥一条腿,成为远近闻名的“赤脚医生”。
她,文革结束后,扎根湖北省中医院40余年,成为国宝级中医大师涂绍川的钦点传承人,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中医药栋梁。在中医药疾病治疗与养生保健方面,与老一辈中医药泰斗,一起研究了很多科研成果。
她,因师父涂老一句话,花了近20年光阴,摸索出“九法修合”古法发酵工艺,成功研制出新一代中药酵素,让传统中药“满血复活”。
她,就是湖北省中医院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中医药专家,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人:一代“中药巨匠”冯汉鸽!
中医真的要亡于中药吗?
我们常常这样抱怨:以前感冒发烧,吃个几片感冒药,喝点开水就好了。现在药越吃越多,还不如几颗西药来得直接。高血压、胃肠病、风湿病,这些慢性病,传统中药似乎成了“安慰剂”。
中医常常很无奈:病情看的在准,给人开个药方去吃,药材不行,效果肯定打折扣,如果加工炮制“偷懒”图省事(不用传统古法,而用现代化机器加工),也会影响药效的发挥,我们常常跟着“背黑锅”。为此,有的老中医甚至不畏艰辛,自己亲自上山采药,自己熬制。
“为什么有些中药的效果,大不如以前?”
“中医真的要亡于中药吗?”
……
这已成为困扰整个中医药界的问题,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传承专家,涂老很无奈:绝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
时任湖北省中医院主任药师冯汉鸽说:“作为涂老的传承人,我必须要解开传统中药的‘密码’,让传统中医药‘满血复活’。”一头扎进去,就是20年。
一代“中药巨匠”冯汉鸽:传承古法发酵,让中药满血复活 Df0450b2ly1ff14rkfsyjj21kw149ngh

传承中药,会选药只能算是入门
芦根,必须是长江边上野生新鲜芦根,芦根壮实,质地硬,放在嘴里嚼绵绵的有股淡淡的甜味,长江水是活水,芦根药性足;雪梨,河北赵县的药用价值最高,个头大,皮比较粗糙,有蜡质感,黄绿色,吃起来肉质细脆,有甜味水分足,寒露过后的雪梨,清心润肺、止咳润燥、醒酒解毒。阿胶,只选东阿县的,好阿胶外观光亮,色如琥珀,越好的阿胶腥味越小;6月南疆的桑葚、8月云南的茯苓、10月桂林的罗汉果。这些,行话叫选道地药材、选时节药材。
冯汉鸽讲:“传承中医药,会选药材,只能算是入门,还必须了解大自然赋予每一味药材的独有“私语”。就人参来讲,不切片,直接煎煮,补气的效果还不如白萝卜来得直接。切白芍,有白芍飞上天之说,每一片厚度不能超过0.5mm,扔在空中能飘起来,才能用,效果才出得来。”
选药配药、煎药制药、熬膏打片......中药大师的必备绝活,冯汉鸽早已熟稔于心,但这些传统方法,有效成份最多也只能提取七成,相比古人用药的“起死回生”,还有很大差距,这让冯汉鸽很困惑。

一个偶然发现,让她有了大胆的想法
有次医药下乡活动,冯汉鸽在中午吃饭时,恰巧看到一位年过七旬的农妇,从一罐头瓶里,倒出一些乳白色的液体,喝起来。冯汉鸽很好奇,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农村常见的米酒。老妇人讲:“我们农村的妇女,舍不得花钱上医院,手脚冰冷、积食、关节酸痛,经血不好,都是自己发酵米酒喝。”
返程的路上,冯汉鸽再也没法平静。
糯米,最寻常的食物,可做成粽子、八宝粥。而通过发酵,制作成米酒,就成了保健上品,可调理经血、关节酸痛、帮助消化、预防疾病。几千年来,是农村妇人口口相传,沿用至今。
几千年前,我们老祖宗就有这样的智慧,冯汉鸽从中得到启发:可不可以将传统中药进行发酵,做成中药酵素呢?她冒出了个大胆的想法。


每一天的琐碎心酸,只有自己最清楚
冯汉鸽遵循古法发酵原理,历经“选、洗、制、润、煎、密、藏、接、酵”九道大炮制工序,“三选三润三密”九个核心环节,历时180天窖藏,修合而成了中药酵素(这些古法,后来被称之为:“九法修合”古法发酵)。
期间的辛酸,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就拿煎药来说,使用砂锅煎药效果最好,可砂锅煎药,烟雾大,冯汉鸽就单独用一个工作间煎药,把窗户全部打开。
夏天,温度有时候达到42度,马路上都能煎熟鸡蛋。热浪,犹如火焰山爆发般灌进来,加上煎药的温度,呆上3分钟,就像刚从水里出来,衣服全部被汗湿,很容易引起脱水、中暑。所以,冯汉鸽每次进入煎药间,都会提上两个开水瓶子。冬天,寒风呼啸、地板冰冷,冯汉鸽只能一边煎药一边跺脚。这样的环境,年轻小伙没有多少能坚持,可这位6旬老人,一小时、一天、一个月、一年、两年……终于迎来了春天。


检测结果,惊呆评定专家
冯汉鸽的中药酵素,“小试”成功。“小试”就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得到突破性进展。
冯汉鸽说:“吃进嘴里的东西,来不得半点马虎。”将自己发酵的中药酵素,送到湖北省疾控制中心进行检验。
时任卫生检验主任技师、预防医学主任医师李新兰,负责这项评定。检验结果一出来,惊呆了这位老专家。“40多年了,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检验结果。”李新兰激动不已:“每一种中药酵素的有效成分含量,都有大幅提高,例如人参皂苷、灵芝多糖,含量都提高了5倍以上,也就是说,100克灵芝,通过发酵,达到了500克灵芝的功效。”
卫生部药品检验所的实验也表明:发酵中药只需要1/28的量,便可与普通水提物一份的量发挥等同药效。即中药酵素相比传统中药(丸、散、膏、丹等剂型),效果增加了4-28倍。


两位老专家,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李新兰,女,预防医学主任医师,卫生检验主任技师,食品安全专家,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多项由卫生部、商业部、省科委科研项目和多项标准及规范性文件法规起草工作。
20多年前,也像现在年轻人一样,经常熬夜加班、饮食无常,落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心脏疾病。李新兰运用自身经验和所学,结合传统中医养生精髓,开始“捣鼓”中药酵素,不仅让自己摆脱了老毛病,还帮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受此启发,李新兰开始将传统中医名医名方进行发酵,如女性气血不畅、更年期,男性亚健康等,受益人群之众,为此,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酵素妈妈”。
得知这位老专家也痴迷中药,也是一位中医药高人,两位中医药专家,志同道合,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聊药材、聊古法、聊发酵......为此,冯汉鸽邀请李新兰,一起研究中药发酵。

一次次失败,总结出打开中药发酵的自然密码
冯汉鸽和李新兰,将中药酵素大规模生产时,要么有酸味,要么颜色发红,要么就是中草药的根须还是根须、叶子还是叶子,发酵不完全,一次次失败。
冯汉鸽回忆起,那位农村老妇人说过,发酵米酒,罐子一定要用稻谷糠包起来,上面盖上棉被,放在炉火旁边,每天早晚要往稻谷糠里洒水。发酵的时间长了不行,会变酸,时间短了也不行,糯米还是硬的不长酶。
李新兰认为,用稻谷糠,盖棉被,是为了保持发酵罐子的温度,而洒水,是为了保持湿度。空气湿度75%以上,温度在20-28度之间,微生物和酵母菌不断繁殖,源源不断提供养分,5天左右,就能闻到淡淡的酒香味,半个月,米酒就发酵好了。
两位老专家,从中得到启发,就像赤水河,端午时节河水变红,重阳节后又恢复清澈,国酒茅台,根据这些自然变化规律,发酵酿酒,将自然密码,通过四季变化,传递到每一滴酒中。
冯汉鸽和李新兰,恍然大悟: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就是打开中药发酵的自然密码!
一代“中药巨匠”冯汉鸽:传承古法发酵,让中药满血复活 Df0450b2ly1ff14rl41spj20zk0p51fv

扎根九宫山,用双脚开启中药酵素之旅
为了找到一个适合中药大规模发酵的天然环境,两位老人,用双脚丈量中国大山,武当山、黄山、庐山、九宫山......每一座山,都要亲自实地考察,检查土壤、对比温度、观察湿度。
九宫山,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温泉之都”咸宁境内,山高谷深,遍地喷泉飞瀑,空气中有“天然氧吧”,地下有“温泉谷”,是著名的道家养生圣地。
九宫山地下水,检测证实,富含硫酸盐还原细菌、硝化菌、放线菌等13种有益菌,钙、磷、镁、钾等7种矿物质和铁、锌、硒、碘等8种微量元素,pH值在6.5-8.5,而地下2米的土壤,孕育了大量微生物和酵母菌。这种天造地设的好空气、好水、好土壤,让九宫山成为“天然酵池”,成为中药发酵的天然宝库。
两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一头扎进九宫山,将中药发酵基地搬到这里,开始了她们的中药酵素事业之旅。

后记:
如今,冯汉鸽和李新兰,将名医名方、经典药方,精选食药同源的道地药材,运用古法“九法修合”发酵工艺,在九宫山中药酵素基地,成功发酵出了新一代的旗黄百草系列中药酵素,甜甜的,酸酸的,没有难闻的中药味,像喝饮料一样方便,改变了传统中药的喝法。且脂肪含量为零,不用担心长胖,高血糖人群,也能服用。
正如一位国医巨匠所说:中药酵素,让传统中药满血复活,为传统中药现代化、古法中药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代“中药巨匠”冯汉鸽:传承古法发酵,让中药满血复活 Df0450b2ly1ff14rljg6rj20gj09g0xs





小鱼啊

帖子数 : 3225
注册日期 : 14-07-06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