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日反思,我们如何传承自己的文化
从韩、日反思,我们如何传承自己的文化
文/素闻
衡阳县县长发起众筹活动:
【县长众筹:每个家庭都需要一套中国传统文化《传家经典》】
当你去日本,会看到很多孩子热爱着他们国家的文字,而日本常用文字中就有两千多个汉字,自隋唐开始接触汉字,至今为止,他们已收录五万余个汉字进入他们的辞典……
当你去韩国,会看到很多家庭保留着中国人夫唱妇随的生活模式,他们热爱着他们的文字,津津乐道于他们的世宗大王的训民正音之举……
为什么始自中华的文化乃至于文字不能在中华国土上生根流传?
我们怎样传承自己的文字?怎样延续自己的文化?怎样继承文化中的生活方式与生命风貌?当我们的孩子逐渐离开我们,我们难道就由他们成为黄皮肤的香蕉人么?离婚率逐年上升,我们的家庭用什么方式来让夫妻关系更加旷日持久?怎样让我们中国人的家庭回到中国人的传统中去?
研读国学经典或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国学文化所能提供给你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生活参照,一种认识传统、继承文化、改善生活与塑造生命的参照。
那么,我们该怎样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选择国学经典?成人如何选择国学经典?一个企业怎样根据企业的文化建设来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下面可参考国学经典汇编《传家经典》,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成人先读四本书
习大大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过,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其实,不用跟你分享习大大的讲话,我们也都知道,儒家思想的基础读物《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读熟的书。读了,我们就能更准确地理解习大大的讲话,以及为什么这是影响中国文明最深刻的书了,乃至于不知不觉中就在影响我们自己。
然后可以熟读《孝经》《礼记》,百善孝为先,不学礼无以立;孝道亦可以说是中国人教化的起点,礼在童蒙阶段通常以《弟子规》《弟子职》来体现。所谓家教,常常是教孝教礼,养成行为习惯,散发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就有了基本的底子。有空亦可以多读道家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却开出了中国人观物待事的另一面,其中不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有无穷意趣可堪琢磨,儒道两家向来互为阴阳,《道德经》亦是我们了解道家的入门书。这是《传家经典》书系当中为成人制作的几本经典。
少儿先读四本书
北京大学国学院的楼宇烈先生一直主张少儿先读四本书:《弟子规》《千家诗》《笠翁对韵》或《声律启蒙》。《弟子规》侧重在用。虽然讲道理,但是它更多地从道理落实到行为的规范上去。《千家诗》相对于《唐诗三百首》来讲,没有那么多长篇的诗,都比较短,朗朗上口,不至于成为负担,而且作者的跨度也比较大,不仅仅局限于唐,因此可以略略感受到各个时代的气息;诗的体裁也较为丰富,律诗绝句都有,形象性也比较大。楼先生还主张少儿读《笠翁对韵》或者《声律启蒙》。先生认为,从小让孩子们对汉语的特点有点感受,慢慢地熟悉和运用,懂得四声、押韵、对仗等东西,对他将来运用汉语极好,也可以分几个阶段,用游戏的方法和孩子们接龙,一个字的对、两个字的对,四个字的对,七个字十个字的暂时放后面再读。一步步让孩子们有这种汉语语言的修养,他就不一样了。
“一是行为有所规范,二是拓展兴趣,有时用游戏的方法教他们唱,引导他们去画,还可以去演。既可以感受汉语的丰富性、生动性,还可以启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这或许就是楼先生对自己的教育观“教之以爱,育之以礼,启之以智,导之以行”的一个阐释。楼先生还说:“我们做传统教育的有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首先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人怎样为人处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悟人生,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学一点做一点,不一定倒背如流,学一句,做一句,‘奉一言而终身行之’就很好了。”这样,我们和孩子的链接就在学习经典,理解经典,应用经典的路上了。
古人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如果能和家人一起读经典,养成耕读家风,家道将自然而然得以体现。当孩子和我们都深深地带着我们国家的文化和我们一起学习经典诵读经典的幸福,那么,即便是天涯海角,我们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传家经典》已经根据孩子的认知习惯,把经典都注上了拼音,并且保留着古人的繁体字竖体版,以便我们在诵读的时候体会汉字的深意与古人的情怀。
教子先读一本书
《养正遗规》是一本最好的童蒙教育指导用书,如何教孩子,乃至于如何开私塾与国学班,其中已有古人详细的指导。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编辑陈宏谋①先生的一生,也是我们的榜样。他毕生为官30多年,历12省,公务之余,坚持为学,逐条钩考,勤奋钻研,遂成为学识渊博、编著甚丰的学者,所到之处,广兴教学,改良师资,化育民性。他所编辑的《五种遗规》是清代社会教育和童蒙教育教材,主要有《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汇集了自汉至清80位贤人硕儒之相关著述。先不论他的学术成就与公务业绩,单看他读书的数量与心得,也是我们现代人学习的标杆。这也是《传家经典》别出心裁的部分,我们可以直接从经典中找到方法与榜样。
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些什么呢?
如何养成读书的家风?首先是父母要读书;其次是父母最好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自己不读书,却希望孩子把书读好,除非孩子生来好学。即便是好学的孩子,在一个有读书氛围的家庭里,也会成长得更好,因为他容易和父母成为知己与师生,乃至是同学,而非仅仅是亲与子。
童蒙读物都可以转化为游戏,《弟子规》《千家诗》《笠翁对韵》或《声律启蒙》都可以读,边读边游戏,不要把国学局限成呆滞的读书,我们的文化本来就有活泼泼的无限生机,不要因为我们的局限而捆绑了文化的生动。读完如上四本书之后,再读《千字文》《蒙求》《龙文鞭影》,骈文的音韵之美与叙述技巧之高不但能够让我们朗朗上口,还能让我们大开眼界,试着把一个个故事绘声绘色地将给孩子们,这也是成人的一项修炼。《传家经典》已经把这几本经典都纳入其中。
楼宇烈先生常常推荐大家念三篇散文: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龚自珍《病梅馆记》,希望大家能够顺从孩子的自然天性,因材施教,尊重千姿百态的个体,尊重千姿百态的差异。《传家经典》还推荐大家读王安石的《伤仲永》,朱熹的《白鹿书院揭示》与程端礼的《朱子读书法》,以便规避掉不必要的损耗,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一个中国人,或许不经邦济世,不声名显赫,平平常常简简单单,但是不可以不读中国人自己的经典;数典忘祖的遗憾在于我们活在断裂的时代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成了自己的文字和文化的孤魂野魄;诵读经典意义在于:不论我能读到什么程度,总之我在自觉地担当我们自己的文字与文化,自觉地承认我是这个民族,这支文化的一部分。
○1陈宏谋(1696-1771) 字汝咨。临桂(今广西桂林)人。雍正进士历官布政使、巡抚、总督,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辑有《五种遗规》。乾隆三十六年卒。谥文恭。
○2楼宇烈:男,浙江省嵊县(今嵊州)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传家经典》:由楼宇烈先生、张学智先生等著名教授担当顾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学者团队编辑,汇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礼记》《养正遗规》《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千字文》《蒙求》《龙文鞭影》等众多国学经典。
衡阳县县长发起众筹活动:
【县长众筹:每个家庭都需要一套中国传统文化《传家经典》】
当你去日本,会看到很多孩子热爱着他们国家的文字,而日本常用文字中就有两千多个汉字,自隋唐开始接触汉字,至今为止,他们已收录五万余个汉字进入他们的辞典……
当你去韩国,会看到很多家庭保留着中国人夫唱妇随的生活模式,他们热爱着他们的文字,津津乐道于他们的世宗大王的训民正音之举……
为什么始自中华的文化乃至于文字不能在中华国土上生根流传?
我们怎样传承自己的文字?怎样延续自己的文化?怎样继承文化中的生活方式与生命风貌?当我们的孩子逐渐离开我们,我们难道就由他们成为黄皮肤的香蕉人么?离婚率逐年上升,我们的家庭用什么方式来让夫妻关系更加旷日持久?怎样让我们中国人的家庭回到中国人的传统中去?
研读国学经典或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国学文化所能提供给你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生活参照,一种认识传统、继承文化、改善生活与塑造生命的参照。
那么,我们该怎样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选择国学经典?成人如何选择国学经典?一个企业怎样根据企业的文化建设来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下面可参考国学经典汇编《传家经典》,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成人先读四本书
习大大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过,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其实,不用跟你分享习大大的讲话,我们也都知道,儒家思想的基础读物《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读熟的书。读了,我们就能更准确地理解习大大的讲话,以及为什么这是影响中国文明最深刻的书了,乃至于不知不觉中就在影响我们自己。
然后可以熟读《孝经》《礼记》,百善孝为先,不学礼无以立;孝道亦可以说是中国人教化的起点,礼在童蒙阶段通常以《弟子规》《弟子职》来体现。所谓家教,常常是教孝教礼,养成行为习惯,散发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就有了基本的底子。有空亦可以多读道家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却开出了中国人观物待事的另一面,其中不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有无穷意趣可堪琢磨,儒道两家向来互为阴阳,《道德经》亦是我们了解道家的入门书。这是《传家经典》书系当中为成人制作的几本经典。
少儿先读四本书
北京大学国学院的楼宇烈先生一直主张少儿先读四本书:《弟子规》《千家诗》《笠翁对韵》或《声律启蒙》。《弟子规》侧重在用。虽然讲道理,但是它更多地从道理落实到行为的规范上去。《千家诗》相对于《唐诗三百首》来讲,没有那么多长篇的诗,都比较短,朗朗上口,不至于成为负担,而且作者的跨度也比较大,不仅仅局限于唐,因此可以略略感受到各个时代的气息;诗的体裁也较为丰富,律诗绝句都有,形象性也比较大。楼先生还主张少儿读《笠翁对韵》或者《声律启蒙》。先生认为,从小让孩子们对汉语的特点有点感受,慢慢地熟悉和运用,懂得四声、押韵、对仗等东西,对他将来运用汉语极好,也可以分几个阶段,用游戏的方法和孩子们接龙,一个字的对、两个字的对,四个字的对,七个字十个字的暂时放后面再读。一步步让孩子们有这种汉语语言的修养,他就不一样了。
“一是行为有所规范,二是拓展兴趣,有时用游戏的方法教他们唱,引导他们去画,还可以去演。既可以感受汉语的丰富性、生动性,还可以启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这或许就是楼先生对自己的教育观“教之以爱,育之以礼,启之以智,导之以行”的一个阐释。楼先生还说:“我们做传统教育的有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首先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人怎样为人处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悟人生,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学一点做一点,不一定倒背如流,学一句,做一句,‘奉一言而终身行之’就很好了。”这样,我们和孩子的链接就在学习经典,理解经典,应用经典的路上了。
古人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如果能和家人一起读经典,养成耕读家风,家道将自然而然得以体现。当孩子和我们都深深地带着我们国家的文化和我们一起学习经典诵读经典的幸福,那么,即便是天涯海角,我们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传家经典》已经根据孩子的认知习惯,把经典都注上了拼音,并且保留着古人的繁体字竖体版,以便我们在诵读的时候体会汉字的深意与古人的情怀。
教子先读一本书
《养正遗规》是一本最好的童蒙教育指导用书,如何教孩子,乃至于如何开私塾与国学班,其中已有古人详细的指导。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编辑陈宏谋①先生的一生,也是我们的榜样。他毕生为官30多年,历12省,公务之余,坚持为学,逐条钩考,勤奋钻研,遂成为学识渊博、编著甚丰的学者,所到之处,广兴教学,改良师资,化育民性。他所编辑的《五种遗规》是清代社会教育和童蒙教育教材,主要有《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汇集了自汉至清80位贤人硕儒之相关著述。先不论他的学术成就与公务业绩,单看他读书的数量与心得,也是我们现代人学习的标杆。这也是《传家经典》别出心裁的部分,我们可以直接从经典中找到方法与榜样。
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些什么呢?
如何养成读书的家风?首先是父母要读书;其次是父母最好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自己不读书,却希望孩子把书读好,除非孩子生来好学。即便是好学的孩子,在一个有读书氛围的家庭里,也会成长得更好,因为他容易和父母成为知己与师生,乃至是同学,而非仅仅是亲与子。
童蒙读物都可以转化为游戏,《弟子规》《千家诗》《笠翁对韵》或《声律启蒙》都可以读,边读边游戏,不要把国学局限成呆滞的读书,我们的文化本来就有活泼泼的无限生机,不要因为我们的局限而捆绑了文化的生动。读完如上四本书之后,再读《千字文》《蒙求》《龙文鞭影》,骈文的音韵之美与叙述技巧之高不但能够让我们朗朗上口,还能让我们大开眼界,试着把一个个故事绘声绘色地将给孩子们,这也是成人的一项修炼。《传家经典》已经把这几本经典都纳入其中。
楼宇烈先生常常推荐大家念三篇散文: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龚自珍《病梅馆记》,希望大家能够顺从孩子的自然天性,因材施教,尊重千姿百态的个体,尊重千姿百态的差异。《传家经典》还推荐大家读王安石的《伤仲永》,朱熹的《白鹿书院揭示》与程端礼的《朱子读书法》,以便规避掉不必要的损耗,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一个中国人,或许不经邦济世,不声名显赫,平平常常简简单单,但是不可以不读中国人自己的经典;数典忘祖的遗憾在于我们活在断裂的时代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成了自己的文字和文化的孤魂野魄;诵读经典意义在于:不论我能读到什么程度,总之我在自觉地担当我们自己的文字与文化,自觉地承认我是这个民族,这支文化的一部分。
○1陈宏谋(1696-1771) 字汝咨。临桂(今广西桂林)人。雍正进士历官布政使、巡抚、总督,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辑有《五种遗规》。乾隆三十六年卒。谥文恭。
○2楼宇烈:男,浙江省嵊县(今嵊州)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传家经典》:由楼宇烈先生、张学智先生等著名教授担当顾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学者团队编辑,汇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礼记》《养正遗规》《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千字文》《蒙求》《龙文鞭影》等众多国学经典。
一个人的精彩- 帖子数 : 3232
注册日期 : 13-10-15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